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这一论述,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公安机关指明了努力方向。安全是民生之本,维稳之基。建立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变化及整体经济下行影响,利益引发的矛盾增多,许久未见的治安问题也逐步浮现,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安全系数,为浦东引领区建设持续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摆在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辖区治安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近年来,前滩派出所在分局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刻认识“派出所主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立足派出所综合战斗实体定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主防”上来,既推动社会治理,又补齐保障短板。全体领导干部充分领会上级决策意图,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凸显关键少数的主动姿态,带着感情、带着动力、带着无比坚强的责任心投入“主防”实践,用上劲、使上力、下功夫,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派出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落实,为辖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在维护前滩地区治安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整体工作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还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观念淡薄,一方面是有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外资单位,对治安防范、综合治理等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总认为安全就是公安机关主抓的事情,内部安全防范上不用过多投入成本;另一方面表现为浮于表面,在日常电信诈骗防范宣传、政府开放日、公民警校、联勤联动等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对警方提示听过算过,仍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群防群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出现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如,近期发生的物品被盗案件,经上级部门反查评估,经营者、工作人员、物业方都有均存在着观念淡薄、浮于表面等因素。
存在问题的原因浅析
安全是个宏大概念,社会治安安全是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问题起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些是社会问题累积产生的弊端。从强化改进角度来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日常主抓经济建设,缺乏安全管理。有的单位总把精力、物力和财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对安全认识不到位,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关系不同步,安全管理活动仍停留在事后应对处置上,没有把公共安全管理作为一种日常性工作来抓。同时,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群众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当一些问题或事件发生时,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通常会陷入恐慌和无助之中,给自身有效应对带来困难。
(二)日常遇到情况较少,协调能力不够。当前,各企事业单位本上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及内部信息交流机制,但各系统间独立运行,各自掌握,缺乏一个互联互通的综合管理,导致日常信息收集不全面、信息灵敏不够。有的单位缺乏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平台,致使问题隐患预见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影响了预警研判、决策指挥和管理效率,甚至有时延误了处置大好时机,造成工作开展不及时,产生负面影响。
(三)日常管理应急脱节,预案不够完善。就目前抽查的情况来看,有的单位对应急情况反映迅速,但主要依靠领导的个人处置水平能力很强,有的单位预案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遇到治安案件、人员需要救治救援等紧急情况,措施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日常开展演练中,企事业单位人员意识不强,装备不足、处于缺乏状态等,侧面暴露出应急资金、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无法达到应急要求。
如何进一步促进提升安全系数的一些思考
犯罪学家迪尔凯姆在其《社会混乱论》中说,社会变革引发社会生态平衡破坏,社会生态平衡破坏引发道德规范的多元形成冲突,从而导致违法犯罪上升。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治安工作,要克服过去单纯就治安抓治安,努力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实现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转变。
(一)牢树“两种意识”,进一步主动强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单纯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公共安全的观念,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必须有“两种意识”。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严格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目前公安机关已充分利用便衣侦查这一灵活的勤务模式,精心布局,对可能发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城市主要干道、重点地区、复杂部位,灵活设置便衣治安卡点,努力实现“卡得住、控得牢、抓得着”。同时,日常更要严格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责任制,切实将各项内保工作及其责任落实到基层、岗位和人员;强化专职保卫组织和保卫队伍建设,确保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内保机构设置和专职保卫人员配备达100%;加强单位内保人员与街面、社区巡防力量的对接,填补防控缝隙。二要树立忧患意识,严格监督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按照国家、行业和本市地方标准,增加技防投入,实现对重要部位、易发案部位的全覆盖。日常始终坚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督促中小学、幼儿园等配齐配强专业安保人员,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要全面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全力确保设施绝对安全。此外,根据反恐防暴、灭火救援等工作需要,指导、督促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制订完善应对突发事件预案,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二)突出“两个重点”,进一步主动强化重点区域部位防控。党的二十大以来,各企事业单位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开展各项安保工作,取得了优异成果,但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要重点加强防范控制各项措施。紧紧围绕城市建设更高质量、更新服务现代化建设,通过各项工作落实,全力确保重点区域部位安全。增加人防、物防、技防投入,不定期就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和系统分析,及时评估治安形势,对治安和犯罪动向适时预警,并提出对应措施通报基层单位开展针对性的整治,健全各项重点区域部位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安检标准化运作,完善网格化巡防机制,提高重点区域部位查堵、巡控实效。二要重点加大重点区域应急处置力度。各部门要从“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强化国家战略牵引作用”的立足点上,及时收集周边区域影响交通、治安秩序隐患,争取做到大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并第一时间跟进处置。特别是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辖区内公交企业加强公共汽车应急逃生窗改造、车厢图像监控系统建设,落实长途客运始发安检等查控措施。加强客运、渡运安全监管,严禁恶劣气象条件下违章冒险航行等等。建立健全重点区域部位反恐防范工作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合成演练,全面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和救援能力。
(三)做到“两个狠抓”,进一步主动强化重点行业物品管理。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财、物、信息流动频繁,治安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社会治安的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目前经济下行大环境下,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违法犯罪突发性趋势比较明显,因此,要在两方面进一步狠抓严抓。一是狠抓场所治安管理。要加大经费投入,充实专业力量,始终加强重点行业、场所治安管控,引导规范有序经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加强对旅馆业、旧货业、公章刻制业、寄递业、开锁业、机动车修理业及网吧和娱乐休闲服务场所等重点行业、场所的管控。健全与重点行业场所协会的合作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构建行业、场所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着力完善对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人、财、物进行重点控制管控,提高发现、识别、控制可疑物品、可疑人员的能力和方法,积极拓展“从人到案”、“从物到案”、“从情到案”等多元化破案方式。二是狠抓重点物品管理。全面落实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措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实现对危险物品各环节的全方位监管。严格对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的管理,从源头上增加违法犯罪难度的系数。
(四)健全“两级平台”,进一步主动强化重点组织日常管理。新时期的社会治安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有效措施。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指挥。要善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研究具体实践问题,注重透过个案的表象,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比如,整合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于一体,形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统一联动”的公共安全指挥系统,做到信息共享、指挥到位、反应迅速,而不是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以构建平台为契机,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联动化,重点是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防止各种重点组织、重点人员在辖区内渗透破坏并造成现实危害。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勤联动。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熟人社会犯罪率较低,一旦进入一个陌生人社会,以往的道德约束、法制约束往往不起作用。日常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各单位加强协作配合,规范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和审核监督,建立健全情况交流通报、信息数据共享和案件查处协作机制,形成对辖区内社会组织多渠道、多部门、多层次的网络化服务管理体系。日常要依托全民安防、联勤联动站等机制,着重加强对本区涉嫌从事敏感领域活动的重点组织和人员,及时掌握其政治背景和现实活动情况,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前滩派出所
彭磊